盆底康复治疗|尿失禁好丢人,如何解决?
据报道显示,全世界里有接近38.5%的女性患有尿失禁症状,她们在众人面前老不自在,不敢咳嗽、不敢笑、不敢提重物,甚至每天每夜都想躲过正常的社交生活,不与人接触,无缘工作。这些都被称为“社交癌”的尿失禁,需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。
盆底肌,是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。它原本是有弹性、充满活力的,犹如一张“吊网”,尿道、膀胱、阴道、子宫、直肠等脏器被这张“网”紧紧吊住,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。
怀孕时,在松弛素的作用下,韧带变得松弛。随着胎儿的慢慢长大,在重力的作用下,胎位下移,盆底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挤压,变得松弛,容易发生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。在严重的情况下,需要用到盆底康复治疗仪去解决。
分娩时,胎儿通过产道,盆底肌肉和神经被极度牵拉,特别是耻骨尾骨肌的中间部分,引起盆底肌肉肌筋膜的撕裂和神经损伤,发生尿失禁、盆腔器官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。
多产妈妈尿失禁发病率提升3倍,孕期子宫重量增长至孕前的近20倍,给盆底肌不小的压力、使其逐渐松弛,分娩后并不会马上恢复原样。在后面的盆底康复治疗中,需要严格按疗程进行。
如果这时抓紧做康复训练,就可以让盆底肌“记住”孕前健康的状态。否则不管不顾、它就会“记住”孕期松弛的状态,等到定型以后,恢复的难度就大得多了。而且据统计,二胎政策的开放使得不少人已做上了第二个孩子的妈妈,而多产可使尿失禁发病率提升3倍。
很多女性认为只要自己绝经了,就和妇科病绝缘了,但其实不然,绝经后,由于激素变化的影响,一系列的疾病将接踵而至。因此,步入绝经期后,女性就需要开始对这些疾病予以重视,以早防早治。这其中之一,即是带来无尽痛苦的“尿失禁”。
然而老人对疾病的重视程度、治疗意愿都不如年轻一代。很多人认为尿失禁是因为上了年纪的自然现象而忽略就诊。拖到无法忍受时再去医院,非手术的治疗方式很可能已经无能为力。
与糖尿病、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相比,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的尿失禁,发病率不但更高,医疗费用也远高于冠心病、骨质疏松和乳腺癌等。据统计,中国20岁以上女性尿失禁的发病率高达30.9%,绝经后的女性,这项数据甚至超过50%,也就是说,你认识的每2位绝经后母亲,就有1位会患有不同程度、不同类型的尿失禁。
尽管尿失禁有如此庞大的人群,然而却未引起大家的重视,得到合理治疗的女性更是微乎其微。她们或是认为这是自然现象,或是羞于让外人甚至亲人看到。要么忍着不说,要么就是认为这是体质问题,生育后多跑几趟厕所非常正常。很多人不得不长期依靠护垫,一般到医院就医的患者,症状都已经十分严重,反复泌尿感染、阴道炎、周围皮肤炎甚至溃烂,严重影响身心健康。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女性年轻时多营养不良、多产、长期体力劳动造成盆底肌肉极度松弛,获得治疗的机会更加渺茫。
在女性绝经后,不同程度、不同类型的尿失禁,发生率高达50%。甚至有专家开玩笑说,只要万有引力存在,尿失禁就有可能发生。过亿女性羞于说出口的尿失禁,只要引起重视,及早检查,进行简单生活方式干预和物理康复治疗,就能取得很好治疗效果。但预防治疗却有“黄金时间”,一般是女性产后42天至6个月。
如果女性产后能尽早进行盆底康复治疗,比如凯格尔训练、低频电刺激治疗、生物反馈治疗等,是可以避免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的。女性产后若没有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,随着年龄增大和激素水平下降,到了50岁左右绝经时,将会是尿失禁高发期。原本简单有效的盆底肌训练、物理康复治疗,也将无能为力,不得不需要手术的介入。